准提咒念诵网
准提咒念诵网
帕奥禅师 阿姜查禅师 佛使比库 那烂陀长老 马哈希法师
主页/ 达摩难陀长老/ 文章正文

宗教自由

导读:宗教自由佛教鼓励信徒以自由的心灵过崇高的生活,佛教是一个自由及理性的宗教。  佛教不阻止任何人阅读或研究其它宗教,事实,佛教鼓励信众研究和比较其它宗教。佛陀说:「假如一个宗教有它合理的一面,它的信徒也有自由去崇敬这合理的一面。」某些宗教为了征服它的信众,使他们永远受困于黑暗,坚决的不允许信众接触其他宗教,不允许信众接触其它宗教的典籍,不许信众听闻其它宗教的教理。它们不允许信众对自己的信仰和教理有所...

  宗教自由

  佛教鼓励信徒以自由的心灵过崇高的生活,佛教是一个自由及理性的宗教。

  佛教不阻止任何人阅读或研究其它宗教,事实,佛教鼓励信众研究和比较其它宗教。佛陀说:「假如一个宗教有它合理的一面,它的信徒也有自由去崇敬这合理的一面。」某些宗教为了征服它的信众,使他们永远受困于黑暗,坚决的不允许信众接触其他宗教,不允许信众接触其它宗教的典籍,不许信众听闻其它宗教的教理。它们不允许信众对自己的信仰和教理有所怀疑,即使教理的表现是不能让人信服的。它们使信众生活在迷蒙中,有如羊群一样被牧放。假如有人睁开双眼看见光明,它们就会说,他已被魔鬼占据了内心,要打入黑暗的地狱。这些可怜的人,没有机会去运用他们的常识、他们的教育和学识。即使有人想改变这种看法,也会因为自己不够完善,以致不能自由的运用自己的意识来做出正确的判断。

  根据佛陀所教,宗教是一种自由选择的信仰,不是律法,而是一种应该奉行的道德规范。佛教不是世间法,而是自然法。

  事实,在今天的世界里,根本就没有真正的宗教自由,人类甚至失去了思想自由。当一个人发现他无法从自己信仰的宗教获得满足时,无法为他解答某些特殊的问题。他不能自由的放弃他原来信仰的宗教,而去接受一个对他更有吸引力的宗教。原因无他,因为这是一个权威性的宗教,宗教领导人和他的家庭成员剥夺了他的自由。人类应该有选择自己宗教信仰的自由。没有人有权力去强迫别人跟随自己的信仰。有些人是因为屈服于恋爱对象,而跟随他的信仰,这种人对宗教的了解还比不上木偶。宗教不应该令人屈服于情感的弱点而改变一个人。在转换信仰的时候,也应该慎重的考虑,因为宗教不是一种交易。一个人不应该为了个人或物质的利益而改变信仰,宗教信仰是为了开发心灵而获得自我的解脱。

  佛教不以物质的诱惑来吸引信徒,佛教也不是在利用那些贫穷、病患、文盲和愚痴的人。佛陀告诫那些追随者,不要急于接受他的教义。佛陀要信徒们要慎重的考虑和判断他的教义,是否确实和实用。

  佛陀教导我们,对外力和仪式的信仰是无法获得智慧的,因此,对外力和仪式的信仰是没有意义的。以武力来推动佛教,意味着以压迫和不公正的手段去宣扬那公正和仁慈的宗教。是否要自称佛教徒,那是不重要的事,重要的是,要透过自己清楚的了解,和运用自己心识,这样才能更接近于佛陀所宣说的人生真正目的。

  宗教狂热是危险的。不正确的方法得不到好的结果,方法不对,目标也不可能对,一个宗教狂热者不可能以理性和科学性为自己的原则。根据佛陀的教义,佛教徒必须是一个自由的人,以开放和不屈服的胸襟寻求心灵的发展。佛教徒皈依佛陀,是把佛陀当作导师和自我鼓励的对象,是为了了解,而不是盲从。对佛教徒而言,佛陀不是「救世主」,也不是那拥有极高权威能洗清他人罪孽的「神」。佛教徒把佛陀当作一位老师,一位能指引他迈向解脱之道的老师。

  佛教支持现代人的自由和进步。佛教在人类生活的各个层次都代表着人性的自由和知识的进展。面对现代科学和知识的冲击,佛教的教义并未因此而被淘汰或更动。可见佛教教义的科学性。科学的新发现越多,人类就越接近佛教。

  佛教把人类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,也把人类从极权残暴的神权系统中解放出来。这是佛陀对人类的开示,要人类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,不要像那些孱弱愚笨的畜生一样,盲目的接受宗教信仰。佛陀在他的教义中,体现了:理性、民主、实用和道德,佛陀是第一位用大众语言宣说教义的人。佛陀告诫信徒,不要接受那些没有经过适当思考的事。

  佛陀在《卡拉玛经》(Kalama Sutta)中,对一帮年青人说:

  「不要接受那些口头传说、传统或听来的事。

  不要相信权威性的宗教经典,

  不要相信理论和争议,

  不要相信自己的推断,

  这一切,看起来都像真的,

  但这一切都基于个人的揣测或意见,

  或基于别人表面的能力,

  或基于这样的念头:

  「这是我们老师所教导的。」

  「当你知道这对你不适当或无益时──损人不利己,你就应该拒绝它。」

  「当你知道适合和有益于你时──利人利己,你就应该顺从它并接受它。」

\

  佛教徒只有在仔细的观察和分析后,才接受和实践自己的信仰。同时,也确保了信仰的合理性和利人利己。

  真正的佛教徒决不依靠外来的力量而获得解脱,也不希望外力的介入来摆脱痛苦。佛教徒以清除潜在于内心的烦恼,来寻求内在的欢愉。

  佛陀在《长部》里这么说:「假如有人诋毁我,或我的教义和我的弟子,我不会因此沮丧或烦恼。这么做,只会带来伤害。假如有人赞扬我,或我的教义和我的弟子,我也不会因此的感到欢喜、感动或得意。因为这是造成正确判断的障碍。如果你沉醉于别人的赞扬中,你就无法判断赞扬的本质是否属实,或我们是否真正值得被赞扬。」

  佛陀提倡高度的自由,不单是为人类,也涵盖了一切平等的众生。自由并不是鼓励放纵。人类自由的从那些奴役人性的宗教权威、神权或宗教惩罚中解放自己。